親歷喪寵之痛 精神科醫生走過情緒低谷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17/06/08 16:33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4
當別人一句:「牠只不過是寵物,死了養過隻囉!」作為寵物主人,聽到這句說話不單只不感到安慰,反之聽落有點刺耳,彷彿在受傷的心上再插一刀。
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從小喜歡小動物,2008年從愛護動物協會領養當時已5歲的牧羊犬馬田,共處6年後,馬田因病去世。在他的著作《流浪狗的下半生——情緒病的動物治療實錄》提到:
懷念比懷舊,更觸動人心。無論是人,還是狗,只要是靈魂伴侶,縱使肉身已經離去,靈魂卻長伴左右,以另一種方式住在我們的心底,守護我們的回憶。
回憶也是很快樂
因着訪問的緣故,鄭醫生憶起舊日的片段。他小時候看過《神犬拉西》的美國電視劇,故事中的主角是一名少年,有一隻忠犬(長毛牧羊犬)常伴左右。鄭醫生對牧羊犬的情意結由此而來。長大後,因緣際會領養了同是牧羊犬的馬田,多年來的願望終成真。
他想起往日照顧馬田的日子,為牠做清潔、帶牠散步,牠時乖時頑皮,教人難忘。照顧馬田雖有吃力的時候,但感覺溫馨。馬田最初來到時,不太懂得與人相處,後來大家熟落了,牠好像懂得看人眉頭眼額,會主動走過逗人抱抱。
我想,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,如要用心理學角度,應該可以從物質上的快樂(hedonia)提升至心靈上的滿足(eudaimonia),從有意義的事情中獲得快樂。
鄭醫生認為,他與馬田這個組合,為人進行動物治療是最為恰當不過。馬田參加了某動物治療組織,經過嚴格的考試評核,榮升為Doctor Martin,定期探訪不同的社群,為有需要的人作出情緒治療。
這一天,終於來臨
自從馬田進入鄭醫生的家後,一家人認識了不少同樣喜歡動物的朋友,早晚散步、行山、游泳、聚餐、追逐、拾球、玩耍,日子過得快樂,生活也更健康。
時間飛逝,在醫學上,動物過了一星期,等於人過了兩個月,牠們的壽命也較人類短很多。馬田在11歲時患上胰臟炎,最初以為吊鹽水可以保命,但持續半年左右,病情每況愈下,到走之前一周,馬田已非常消瘦,甚至減少進食。獸醫為牠注射了很多特效止痛藥,可是牠仍不停喘氣、抽搐,似乎止痛藥不很奏效。當時,馬田顯出十分痛苦,偶爾發出低聲的哀鳴。不久後,馬田真的離開這個世界!
聽聽鄭志樂醫生的親身分享,去片!
找方法抒發情緒
馬田離去的翌日,正是鄭爸爸離世後的第100天。
爸爸離開時,雖仍有馬田陪伴,但心情仍未完全康復。失去了至親,再失去了心靈伙伴,整個人虛虛浮浮似的,完全不能集中精神。
鄭醫生藉着書寫、重遊舊地、閱讀,在電台和電視台講述哀悼反應及其處理方法等等,去抒發情緒和重新體會到與馬田的關係,另一方面好好調整沒有馬田在身旁的生活。他偶爾遇到有事物勾起過去與馬田的回憶,胸口仍會有些翳悶,心裏仍有些傷感,但每當回想馬田真的與他共度不少好時光,牠的影響持續至今,心境很快便能平靜下來。
馬田的前半生怎樣過,我不知道;但牠被領養後,牠的生活也算過得不錯。
他又想:
牠的離去,我學懂了不少事情,對生活的體會更多,更加珍惜生命。世人害怕死亡,卻終會離世!然而知道至親在另一世界等待自己,我卻很冀盼這天的來臨呢!
寵物離世後,主人往往都會情緒低落,怎樣走出困境?請參閱鄭志樂醫生早前為TOPick撰寫的文章:「寵物離世好傷感 精神科醫生教你5招度過哀傷期」。
【延伸閱讀】別人說精神病人太瘋癲 醫生:他們不是危險人物
【延伸閱讀】善寧之家「以家為本」 讓晚期病人在尊嚴和舒適中走完人生路
【延伸閱讀】你的壓力有多大? 心理學家揭身體壓力徵兆
撰文 : 何寶華